分析化学教学团队2017年度建设总结

         2018-03-27        276

一、团队建设计划实施情况(可以量化的请量化)

(一)团队结构的优化(专业结构、学历层次、梯队建设、运行机制等)

分析化学系列课教学团队是我校最早批准成立的重点教学团队之一,有一支较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包括团队负责人谢建平教授(博士)、主讲教师陈亚红教授(博士) 王子云教授、赵辉教授(博士)张建夫教授、李艳霞教授、刘增臣副教授(博士)、丁永杰副教授(博士)、任凯副教授以及青年讲师朱文平博士、宋卫武博士、王鑫博士、杨伟杰博士、贾华丽硕士、刘少华硕士。

团队成员大多具有高级职称(6名教授、3名副教授、6名讲师),并且都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9名博士、6名硕士)。团队成员中有省级骨干教师1人、省教学标兵1人、省级普通高中教师教育专家1人、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1人、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2017年团队的进展包括:

第一,围绕分析化学系列课教学和团队管理,通过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和能力建设,凝练出一支具有更先进教学理念、管理方法、改革意识强、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及学缘结构更加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在进一步优化职称结构的同时,使师资队伍的专业和学科发展、管理能力更加协调。

第二,鼓励教授、博士及青年教师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郑州大学等联合培养分析化学专业1名研究生毕业。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会议。这些交流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分析装置及交叉学科新方法;纳米传感新原理新方法;生物分析和生物传感;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应用化学;高等和职业教育中的化学教育;环境化学;光化学;化学生物学;电化学材料;多孔功能材料;绿色化学;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纳米材料与器件;能源纳米材料物理化学;质谱分析等。通过聆听报告,参与专题讨论,教师开拓了学术视野、增长了领域见闻、提高了专业素养,对化学各分支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拓宽了科研思路。

第三,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强梯队建设。在学校举行的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中,丁永杰、贾华丽老师分获二、三等奖等奖。对新进团队的青年教师朱文平博士、杨伟杰博士、宋卫武博士和王鑫博士,按照本科教学的要求,以导师制为主体,采取培训、听课、课堂教学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其课堂教学能力。

第四,落实新的院内科研奖励制度,团队成员每申报一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获得2000元的资金资助,激发了团队成员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二)教学水平的提高(教授给本科生授课、团队内课程分担情况、教学效果等)

团队所有成员都承担实践教学(指导实习或毕业论文)任务。课堂教学方面,团队负责人谢建平教授(博士)承担了化学专业英语、化学专业导论等课程的教学,王子云教授承担高等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陈亚红博士负责化学信息学,其他成员负责的主要课程分别是:李艳霞:工业分析、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赵辉: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张建夫:仪器分析实验;丁永杰: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实验;刘增臣、杨伟杰:仪器分析及实验等;朱文平:仪器分析、化学信息学;宋卫武、王鑫、贾华丽: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任凯:分离方法、食品分析。

团队按照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和专业评估的要求,采取措施进一步促进了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主要措施和方法包括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全国学术会议、参加学校课堂教学大奖赛、青年教师粉笔字大赛以及认真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做好课前准备,每位教师既要有多媒体电子课件,还要准备手写教案;上课不允许全程坐着;必须有板书,以便充分结合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加强教研室管理,在教学活动中重视教材和课程研讨;加强考务评比工作;加强教学档案建设,等等。

团队教学管理水平较高,教学效果优良。团队带头人去年底获评河南省优秀教育管理人才。学生评教成绩和教学质量考评成绩全部达到90分以上,上学年度共有谢建平、王子云、陈亚红、赵辉、贾华丽、丁永杰、刘增臣、任凯等8位成员教学质量考评成绩达到“优秀”。

由于教学效果好,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有97位学生考上研究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0%;学生参加河南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1位指导教师获得优秀辅导奖。

(三)科研水平的提高(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科研能力及科研转化教学等)

本年度团队在教改和科研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厅级教师教育教改课题立项1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科技厅项目2项,积极指导学生学校和学院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研究,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立项4项。

团队全面使用国内优秀教材,化学信息学、化学专业英语、化工专业英语等课程结合最新网络资源,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适时使用了所有有关课程的2016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团队成员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SCI源论文5篇,国内核心6篇,CSCD收录5篇。

团队将按照与时俱进的原则,促进科研转化教学,将高效毛细管电泳研究、电化学分析、环境分析、分子光谱分析等的最新科研成果深入浅出地介绍到课堂,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团队的影响辐射能力

团队进一步加强分析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精心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以其辐射全国并接受批评指导;校级优秀课程建设顺利。

团队进一步加强了实践基地建设,与周口市水文水资源局、环监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黄河旋风、领先科技、彩虹建材等单位加强了实践教学合作,完善新的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与周口市环监站积极开展“共建实验室”工作,强化大学的服务功能。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与河南华商药业、上海六和堂、项城药业、浙江义乌溢彩、彩虹建材等行业、企业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获横向研究课题6项,签约经费82万元,有力推进了学院的转型发展。

二、团队建设具体成效(须列举)

本年度分析化学系里课教学团队取得的具体成效包括:

1.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SCI源论文5篇,国内核心6篇。

2.在教改和科研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厅级教改课题立项1项,获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1项。

3.有97位学生考上研究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0%;学生参加河南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

4.学生评教成绩和教学质量考评成绩全部达到90分以上,上学年度共有8位成员教学质量考评成绩达到“优秀”。

5. 学院教学大奖赛丁永杰、贾华丽、朱文平分获二、三等奖。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