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化学

         2016-03-22        659

 

 

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化学

建设规划

一、建设目标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教师教育类),是2002年学校升本后首批设置的本科专业,2007年被学校首批确定为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其分析化学、应用化学两学科2012年被增补为第八批河南省重点学科,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化学、有机化学课程先后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由于实验教学和管理成绩突出,化学系实验室曾被原国家教委和河南省教委授予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近几年来,教学、科研、管理成绩突出,曾多次荣获学校科研工作先进集体、考务管理工作先进集体、优化教学秩序树立良好学风先进单位、教学管理评估第一名、教学管理先进单位荣誉,并曾荣获“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化学专业建设目标为:

第一,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在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改革方面有所突破。在理科教育体系中,化学专业属于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我们将采取全方位加强基础实验课教学、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实验室全面开放、突出师范特色,全面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等措施,实现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力求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化学教学实践能力。

     第二,与当地经济社会建设紧密结合,提升大学服务功能。化学专业将利用自身优势,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实际,继续加强与河南财鑫集团、周口市环保监测站、周口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密切合作,致力于沙颍河水质监测与污染治理等的综合研究,同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共建实验室,举办技术人员培训班,取得成效。

 第三,转变观念,努力培养应用型师资和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根本性目标。化学专业拟进一步致力于在双语技能培养、实验综合技能培养、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从事化学化工的岗位资格认证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适应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高标准、高要求。

第四,在外向办学方面有所突破。我们将加强与兰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的合作关系,并力争与港台、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相关院系建立互动关系。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与本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力度,形成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咨询、合作研究等良性机制。

二、建设方案

按照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化学专业建设方案如下:

(一)教学团队建设的方案与措施

第一,要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通过内部培养提高,外部引进聘用,凝练一支具有教学理念先进、改革意识强、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及学缘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计划引进具有博士学历的优秀人才1-3名,在进一步提高学历结构的同时,使师资队伍的专业和学科发展更加协调。

第二,鼓励教授、博士与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申请兄弟院校开放实验室的研究经费及校外兼职研究生导师。

第三,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以导师制为主体,采取多种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第四,通过制定科研奖励制度等措施,激发参与科研的积极性,理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通过努力,凝练出一支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敬业爱岗、充满活力的专任教师队伍。

(二)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的方案与措施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进一步构建适合社会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加快精品课程建设。围绕核心课程加强应用型教材建设,加大共享教学资源建设力度,具体为:

第一,加强课程建设。(1)以“化学核心课程”作为构建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围绕着核心课程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教育资源。(2)重点抓好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化学教学论、化工基础等省、校级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建设。

第二,加强教材建设,积极准备推出新课程标准下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化工原理实验》等应用型教材,在新课程标准教材建设起示范作用。

第三,加大共享教学资源建设力度。(1)积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技术,注重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点,加快化学教学示范中心网站建设。

(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方案和措施

本着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化学专业人才的发展战略,本专业确立了“把课堂还给师范生”的课堂教学发展方向,致力于培养有“健全的人格、创新的思维、健康的体魄、发展的技能”的开放型、合作型的高素质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第一, 改变由以往“填鸭式”的“一言堂”教学法,“把课堂还给师范生”,向“合作学习式”、“探究辩讨式”教学法转变,我系拟进一步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按照教师教育新课程标准,强化化学专业的师范特色,改革“合作学习”类课程,做到化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破解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教学对立的现状。加强现有化学教育类课程的考核,采用教学技能大赛的方法组织这类课程的期中和期末考试。

第二,加强实验教学改革。首先,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建设好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加强化学专业主干课实验仪器设备的更新。在完善更新基础仪器设备,在增加基础仪器的台套数的同时,有计划的购置新的大型精密仪器,以满足本科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需要,保证基础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其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仪器设备的购置和完善内容,使其开出率逐渐达到并超过95%以上;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开放模式研究,提高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率。

(四)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案与措施

为使化学教育紧密结合地方教育、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的实际,实现化学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统一。主要措施为:

第一,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力度。我院实习基地建设已有20多年的历史,拟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进行示范推广。

第二,加强高年级实践类选修课教学改革。以“应用化学与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平台,进一步加强分析化学与化工基础的教学与研究,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一些优秀学生拓宽化学学科的视野,并使之成为我们未来的办学特色和亮点。

第三,加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力度。利用学生社团活动等,组织学生面向社会、服务社会,进行诸如“化学与生活”、“绿色化学”、“化学与环保”等宣传、咨询活动。教学重点环节签名制度,实现人性化教学全过程的自我监控和有效督导。

三、保障条件和具体措施

校、院历来十分重视化学系化学专业的建设,形成了高水平的专业建设团队,包括谢建平教授(博士)、陈亚红教授(博士)、王振领教授(博士)、王子云教授、姚新建教授、詹秀环教授、武文博士、彭鹏博士、杜晓迪博士、刘芳博士、丁永杰博士、赵辉教授(博士)、杨丽霞硕士、李全良硕士、李书静副教授、裴朝玉副教授等16人。

化学专业建设团队成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高,老中青搭配,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学缘广泛,成员曾求学于英国剑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团队成员全部具有研究生学位(9名博士、7名硕士),大多具有高级职称(6名教授、6名副教授、4名讲师)。团队成员中有省级骨干教师3人、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省高校创新人才2人、省教学标兵1人,省级教师教育专家1人,主持省级教改课题1项,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团队成员发表SCI及核心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化学化工学院确保资金支持,同时制定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营造育人环境,浓厚学术氛围,大力加强本项目的建设监管。建设项目将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召开情况分析会,及时汇报项目进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保项目按期按质按量完成。

1.加强项目的前期管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促使项目的各项任务都能落到实处,确保项目按时实现预期目标。

2.明确项目建设的目标和责任,切实做好项目的过程管理,将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和责任进行分解,定期检查、考核建设进度的绩效,将经费投入和建设绩效严格挂钩,及时调整未能达到预期成效的建设内容。

3.多渠道筹措资金,严格管理,使专项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化学系保证按规定使用资金,专款专用;严格履行有关建设经费的各项管理规定,加强对建设经费的使用管理,确保本项目专项建设经费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

四、建设预期成果

    化学专业将力争在教学质量、特色凝练、学科建设、获奖层次等方面有更大提高,具体为:

    1.在人才培养方面,培养100名左右本科生毕业;加强联合培养硕士点建设工作,培养好现有硕士研究生,新招硕士生1-3名。

    2.加强分析化学和应用化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

    3在教学团队方面,化学专业的分析化学教学团队是周口师院重点教学团队,本年度加强建设,为争取完成该团队立项规划的各项指标,申报成功“省级教学团队”打下基础。

    4.在课程建设方面,“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为省级精品课程。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成“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省级精品课建设任务,努力建好3门校级精品课程,加强课程档案建设。

    5.在专业队伍方面,根据学科发展优势,积极培养在省内和全国化学界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相关措施包括:(1)引进博士1-3名。(2)外派进修教师3-5人。(3)完善兼职教授聘用制度,增聘与化学化工相关的实践部门兼职教师1-2人。

    6.在教学改革方面,做好在研课题的研究督促工作,力争全部按时结项,发表教改论文3篇以上。

    7.在科学研究方面,争取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1-3项;发表学术论文20-30篇,其中SCI和核心期刊不少于10篇。

    8.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与应用方面,增加实践教学基地,形成化学专业教育实习的区域网络;加强工程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周口及其周边地区化学、化工、生化等行业的联合,加大服务地方教育和经济建设的力度。

    9.在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方面,完善新化学楼各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备,加强实验室管理,加强实验教学,加强省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10.加强教研室建设,组织各教研室参加学校优秀教研室评比,争取获批1个校级优秀教研室。

201491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