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小分子药物研发科研团队在《Fish and Shellfish Immunology》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 |
![]() ![]() ![]() |
近日,我院功能小分子药物研发科研团队在《Fish and Shellfish Immunology》(IF:3.93)发表了题为“A tetrazole-based immunomodulator confers mitochondri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s host resistance against IHNV in rainbow trout”的研究论文。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因其传播能力强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已对鲑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虽然,疫苗是防控病毒感染的最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处于易感阶段的鱼苗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造成疫苗免疫时鱼体本身不能有效地产生保护性抗体,从而限制了疫苗对病毒病的防控效果。因此,药物治疗仍是该病防治的首选措施。四唑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具有广谱的生物活性。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合成得到了一系列四氮唑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抗IHNV活性筛选。结果显示:该系列化合物对IHNV表现出显著的抗病毒活性,且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后续研究表明,四氮唑类化合物通过修复IHNV感染所破坏的线粒体膜电位、抑制病毒诱导的核损伤、显著上调MAVS-TBK1-IRF3信号级联,以及增强下游效应因子如IFN1和Nrf2等机制,发挥抗病毒作用。在体实验表明,该系列中活性最好的化合物不仅使被IHNV感染的虹鳟存活率提高33%,同时还能显著降低肝脏中的病毒滴度。此外,延长四氮唑类化合物对虹鳟的预处理时间,不仅能显著提升寄主对病毒的抗性,还能有效遏制病毒在鱼体间的水平传播。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001272)、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42102110035)的联合资助。我院张辉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周口师范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化学化工学院2023级化学专业学生李沁颖、郑涵文、代于婷、韩潇枫等参与论文发表。 (编审/刘广路 签审/赵辉 审核/任凯)
|